第一百六十六章 王主事吃瘪,阮统领扬威。舟炮!-《小商河》


    第(2/3)页

    众渔民面面相觑都不晓得这官儿深浅却望向那出头的渔民:“刘小哥此间只得你一人识文断字这王大人说得如何你倒是拿个章程出来莫让咱家吃亏。”

    那姓刘的渔民却自呆住半晌才道:“林大人误算了这王大人岂是逼得走的?罢了刘某有负林大人所托这清澜留给等你讨生活罢刘某不能上市舶司衙门自然也不便在此久留众位若无实力便去衙门中籍薄罢这王大人非是好相与的!”

    王兰返衙后早着人知会阮漓率水师南下清澜港那班家伙正在海面上呆得烦闷之至每天只能有一船到琼州港采买人人都想去。却哪里能够?眼下从琼州港得到消息一个个大喜过望便即扬帆南下不消一日便到了清澜港。

    但这消息一去一来便花了三天头两天几乎没有人到衙门登记第三日晚间七艘5oo大船驶入清澜港一色地大小。相同地样式。加上船帆上大张的“晋”字旗。以及船上人员统一的制式服装落在渔民们眼里哪还不晓得:这不是渔船或商船而是真正的水上雄师!大海船渔民们见得多了但船上数百汉

    执仗旌旗整肃却是第一遭。水师船过渔船时莽汉经过一群幼童居高临下众渔民这才晓得王兰此前言中意思第四日时衙门口人潮如市本地渔民纷纷赶到新到的水师们穿戴整齐。临时充当起警卫来。将前来登记的渔民们一一疏导排队登记不时有人骑马随渔民前往各码头在船身上漆上船名或者编号。以便识别。

    文昌县知县刘如海早就从龙随云处得讯晓得晋城市舶司将落户清澜港却与昔日主事林大人相商许久大略是纵容渔民们闹事驱赶海上客商让这清澜港大大的喧闹一番再上报琼州府由龙随云上报朝廷将这些远来地和尚赶回河北去二人一起财多年各自岁入不下万这番新来地人却未必如此是以刘如海曾对林大人豪言道:“河北蛮子晓得甚么海贸?便是江河之上见过些风浪也不过小鱼小虾罢了稍稍惊吓一番只不出人命便罢赶走了事!”

    哪晓得王兰是从岳家军中出来地人什么大仗没见过一番言语将气势汹汹地渔民们镇住却随后大军压境文昌县境内俨然第一大势力并非县衙而是市舶司衙门!看看自己麾下二三十名属吏大小捕快兵卒还不满两百海上巡逻地官船十余艘加起来也不上千余石刘如海悚然生惧王兰上任的第五日刘如海匆匆带上衙中还算精壮的官兵强撑胆子前往市舶司衙门拜会王兰。却见衙门前人潮如织快马如风般进出却是秩序井然再看到阮漓麾下军汉吓得腿都软了:大宋朝开国以来琼州府只怕还没有出现过这么多兵马何况如此精锐的水军?莫说在这琼州地面便是当今大宋朝除了沿江三镇只怕其余州府还没有这等水军吧!

    “王大人到文昌履新便是刘某也未远迎实在失礼之至还请王大人海涵!”进得衙中排场又自不同大宋市舶司破题儿第一遭有这么多兵马在内倒是王兰不喜喧闹让刘如海单独到后衙一唔刘如海途经精兵数百仅有的一点官威早已经消失殆尽自己带来的二百村勇更不足自恃见到王兰时低声下气地请罪。

    王兰心中好笑却豪爽地大笑:“哈哈刘大人实在多礼这市舶司虽不属地方辖制却在刘大人地界上设衙此后地方事务还须刘大人多多帮衬――前日里有些个渔民不晓得朝廷法度擅行殴伤市舶司僚属官吏不晓得按刘大人之意此时该地方管哪还是由我市舶司处置?”

    刘如海见客套话都只得半句便是问罪地驾势也晓得这王大人不是个善类哪还敢强出头吱吱唔唔半晌才拱手道:“王大人处置便是下官绝无异议绝无异议这些个渔民久居化外不晓得王法便须以严刑峻法令其有所畏惧下官治县无方牵累大人属下当真愧疚之至!”

    王兰本没打算给他好脸色这等墙头草在大宋朝多的是岂会少见这一位?只是见他恭敬谦谨得有趣伸手不打笑脸人实在找不到借口下手只得作罢却转和声道:“大人久居方面民情地理必知之甚详日后若要文昌县繁盛却须与大人携手共治彼此皆为大宋臣属何必客套?若有请教刘大人处还请不吝赐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