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章-《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


    第(1/3)页

    谢舒静坐了一小会儿,  听到外面巡检完毕,方才发下还是新墨的卷子。

    今年由礼部负责科考,主考人是礼部侍郎兰英,  考题则出自翰林院。

    无论历朝历代,  翰林院都是众所周知的养才储望之所,  地位清贵,  只有每年会考得了一甲的三人和二甲第一名传胪有资格去翰林院,  其余人还需要朝考才行。

    翰林院主要负责的内容为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等还有拟定科举的题目,  当然如今起草诏书的职责已落到庆帝所设的中书省里,翰林院又要清闲许多了。

    谢舒展开试卷从上往下一览,经义几道题都出自四书五经的内容,并不算刁钻,  只是繁琐细节之处需要注意,  谢舒看了一眼,  心中大致有数,接着又看向诗赋。

    记得之前乡试的时候,  是以《文选》中“黄华如散金”为题,  此句看似平常,  却极有误导性,  如果没有看过《文选》此书只会将黄华当做菊花,  写作秋景。

    因此谢舒也注意着,这次试诗会不会依旧以古句命题。

    果然只见这次的诗赋出题直接给出了固定的题目,诗以“天德清明诗”为题,  并且要以题中平字为韵,  限五言六韵。

    看上去是一副标标准准的应制诗。

    只是天德清明?这是哪个典故?

    谢舒有些眼熟,  这四个字好像前不久才看到过,谢舒思忖片刻,便想起来了,这题目其实还是脱胎于四书五经。

    《诗经周颂》中有一篇《清庙》是讲祭祀祖先的文章。后来《毛诗序》,一本专门为诗经作序的作品中提到,清庙正是祭祀的文王。

    所谓“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诗也。”

    这首诗要如何下笔,只需要明白这文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王指的是周文王姬昌,也是商朝的开创者,殷朝末年,天下动荡,当时还是西伯的他,招贤纳士,攻伐殷纣,奠定了周一统中原的基础。所以在周朝的百姓眼里,这位文王始终是一名威德具备,不可超越的开国君主。

    《诗经》里面有相当大的诗篇都是赞美这位文王,周颂的颂字也是歌颂的意思,明了这个,这首诗的主旨也不让人意外了。

    谢舒并不奇怪会试中会出现这样的题目,毕竟会试的录取名单还是需要皇帝来批复的,也就是说皇帝很有可能会亲自查看试卷。

    而翰林院如此明显的出题用意,从侧面的一定角度说明了这位皇帝的风格。

    不过谢舒对于这种应制诗并不排斥,在有限的发挥余地里,能写出精彩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挑战。

    而赋的题目比起刚才的诗更要直白,以《周以宗强赋》为题,此句出自《史记序》“管蔡世家”:周公主盟,太任十子,周以宗强,嘉仲改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