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远征第一军(一)-《抗战之重生周卫国》
第(2/3)页
周卫国眯起了眼镜,是啊,即便身处和平,也不能忘记战争,忘记他现在的和平,是多少先辈以鲜血换得,“所以强国强军,是有他的道理的,因为只要有人不忘记,那这个国家也就不会真正的灭亡。”
刘远叹气,“其实何其相似,清政府自以为天朝上国,重视所谓的马上取天下,不重视武备,结果呢?”这几天,北平的一些珍贵遗留文物开始慢慢被收集起来,但其数量,也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这件事,是刘远负责的。“这几天我看到了乾隆时期的《钦定工部则例造火器式》,里面记载了各式各样的火炮。还收集到一本野史,说是在崇祯一朝的时候,有一本《军器图说》刊印成册,罗列了各种火器,图文并举,叙说军器之制造,使用与威力等,只不过到乾隆四库全书时候被全部焚烧殆尽了。而这本书里记载的自生火铳,就是一种燧发枪!几百年啊!这群人竟然将先人的心血焚烧殆尽!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换来了帝国主义的敲关叩门!”
越说,刘远越激动。
周卫国能怎么说呢,火药是中国发明的,但中国人最多的是用来做炮竹,他不敢告诉刘远,事实上,在顺治朝的时候,虽有火器,但是制造极少,而且,多用于观赏。虽说民间可以持枪,但也需要备案,只有在深山附近,防备野兽才能用。结果,民间火器有些泛滥了,然后乾隆下令收缴,这一收缴,就收上来各式枪支4万多!事实上,如果不是清朝统治者们畏惧火器如虎,或者清朝统治者们有一个长远的眼光,中国火器的发展是不会这么缓慢的,甚至于被西方领先这么多年,“好了,哥!”
周卫国还是打断了刘远的激动,“不管谁知道这段历史,都会激动与惋惜,但那已经过去了,现在,中国已经不一样了。”
刘远点头,也意识到自己是有些激动的,可那段历史……刘远叹口气,不再去想,于是又对周卫国道,“国军的6万部队已经到了海阳了,咱们八路军的3万也已经到了北平,很快就会到达济南,然后去海阳。”
周卫国点点头,这支组合的远征军,终归是要走出国门了吗?“尽快通知老烟吧,让他做好准备,顺便让他过来一趟吧,我和他交代点事情。”
“好!”
有第一支远征军,就会有第二支,但说句实话,如果可以,周卫国并不希望这支军队远渡重洋,异国他乡的日子,又岂是那么好过的?更何况,前路迷茫,他们或许要面对的,是强大的德国军队!德军的飞机、大炮、坦克,可都不是日本能比的。那个时候,他们能靠的,只有他们自己,以及与他们并肩作战的队友,不管他们是国军还是八路,出了国门,就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中国军人!法国人靠不住,英国人更靠不住!这个时候,就只有靠同为中国人的袍泽们。
一个多小时后,古非烟站在了周卫国面前,“老烟。”
古非烟点点头,“怎么了?”
第(2/3)页